《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接着,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主要矛盾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及其相互关系?
答: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这两大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3.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第二,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导致整个社会的日益贫困,广大农民处于破产的边缘,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4.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教训是:建立完善可行的社会制度,并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防止制度和执政群体的腐败。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包括作战能力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稳步提高。
5.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基本特征:①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③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严重阻碍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已经产生,但力量很软弱;⑤地方割据势力存在,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⑥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6简述中国近代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关系: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7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8.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勒索白银2亿两,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勒索到4.5亿两白银,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 这些条约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使资本帝国主义渗透入中国社会,使中国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
9分析西方列强入侵对近代中国尤其在政治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并驳斥“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的谬论
西方列强的入侵导致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崩溃与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在政治上:大门被打开,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近代化。对谬论的驳斥:鸦片战争不仅没有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反而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一,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侵犯了中国主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二,外国商品大量涌入,破坏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给民族资本主义带来阻碍。
10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的意义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的意义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的意义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的意义。①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多次反侵略斗争,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抗法斗争,义和团运动等,这些斗争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维护了国家的独立。②中国在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1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和教训和教训和教训和教训是什么是什么是什么是什么????主要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近代以来封建社会制度没有根本改变。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经常压制人民的反抗斗争,力主避战求和,为此不惜割地、赔款。(2)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技术落后,导致中国在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列强,必然导致被动挨打。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社会制度的腐败。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12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意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意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意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失败的原因失败的原因失败的原因、、、、教训教训教训教训。。。。意义: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②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④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⑤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失败的原因:(1)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阶级局限性。(2)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太平天国是以拜上帝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太平天国也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3)没有正确的政治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虽有反封建的意义,但没有实现的现实依据。(4)不能保持农民队伍的团结一致。农民意识导致农民运动领袖之间的内讧,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一。 (5)太平天国领导人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缺乏理性的认识。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1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意义: (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2)它建立了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分配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措施;《资政新篇》主张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太平天国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也是前所未有的。 (4)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局限: (1)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2)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 (3) 太平天国领导者不团结导致自相残杀,以及腐朽昏庸、鼠目寸光使起义军在起义过程中四面树敌。 (4)太平天国起义的理论基础是破碎的神学理论,并不代表时代潮流。 (5)太平天国对知识分子大加排斥,使其缺乏知识分子为其出谋划策、制定纲领。 (6)这场农民起义事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江南由于地处风暴中心,更是一派劫灰,生灵涂炭。甚至在狂飙过去许多年之后,依然满目疮痍,遍地瓦砾。 (7)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8) 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表明,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虽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注定不能成为近代革命的领导阶级,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14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局限 意义: (1)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开始了中国近代教育。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2)冲击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使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人们开始学习和模仿西方的各种技术和器物。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变。 局限: (1)具有封建性。指导思想是在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条件下发展新的生产力,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2)对外国具有依赖性。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这根本不可能办到。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创办的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式下,无法维持企业的运行。
15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的性质、、、、目的目的目的目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内容内容内容内容。性质:是一部分封建地主和官僚,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所进行的以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培养近代军事和工业人才为主要内容的自救运动。目的:为了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同时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指导思想: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内容: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16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教训教训教训????答:19世纪60年代初,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其性质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以前者支配后者。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兴办了一些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封建统治服务。洋务派企图以吸收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巩固和维护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发展起来的。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运动进行之时,清政府已经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正是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与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洋务运动企图依赖外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第三,洋务运动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创办的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是管理仍然是封建衙门式的。军事工业有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益,产品质量低下。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由政府“专派大员,用人理财悉听调度”,商人无发言权还要承担企业的亏损。企业内部及其腐败。大小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据此,洋务运动不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教训: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无法改变中国社会贫病挨打的局面,也无法真正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
17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教训教训教训????答: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历史意义历史意义历史意义: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其政治实践和理论思想,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时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他们虽然未能成功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由于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基础还相当狭隘,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势力更是十分弱小。他们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没有去发动群众,而是把实行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于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事实上,维新派中的很多人自身还保留着封建士大夫的痕迹,在他们身上存在诸多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突出地表现为三个方面这些局限性突出地表现为三个方面这些局限性突出地表现为三个方面这些局限性突出地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他们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尽管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存,但是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其次,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虽然他们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够帮助自己变法维新。再次,他们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正因为没有人民群众作后盾,当守旧派操刀反击时,维新派没有丝毫抵抗的能力。正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决定了维新运动的失败。。。。教训教训教训教训: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它的失败不但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18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答: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9辛亥革命的纲领意义失败的原因及启示。纲领::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建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通过平均地权的办法,避免贫富悬殊,预防将来的社会革命。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 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的原因: 1、客观上,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用各种手段破坏、干涉中国革命,与国内的反革命派勾结,绞杀了这场革命。 2、主观上,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启示: 揭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能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20太平天国两大纲领性文件并对其分析评价。答:《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朝天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这种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天朝天亩制度》主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核心主要涉及生产关系方面的内容。《天朝田亩制度》明确提出要建立“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的制度,也就是要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纲领性文件,但是由于当时历史条件局限,未能付诸实践。
21 维新运动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意义:①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②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③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④在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失败原因:客观上: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守旧势力比较强大,而维新派既没有严密组织,又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身上。主观上: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③惧怕人民群众。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22简述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内容及其意义。论战的内容: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意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维新派以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为指导,用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提出了系统的维新变法的理论和主张,尽管也表现出对孔孟学说不敢正面批判的弱点,但通过这场论战,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在知识分子中不少人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形成向西方寻找真理,学习新学的热潮。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意义。
23简述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新政”的主要内容有(1)政治方面,改革官制,修订刑律,整顿吏治。(2)经济方面,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3)军事方面,改革兵制,编练新军,创办巡警。(4)文化教育方面,改革学制,包括“停科举”、“设学堂”、“奖游学”三项内容。 (5)此外,清政府还发布了禁缠足、禁鸦片、废酷刑以及允许满汉通婚等命令。 24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内容与焦点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内容与焦点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内容与焦点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内容与焦点。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焦点)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③要不要社会革命
2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民主义的内容并对其分析。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如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各地次第成立,如华光会、光复会等。3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三民主义: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二是追求独立。没有从正面提出反帝的主张。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是社会革命。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6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个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者是中国的反动势力,是中国走向独立、民主、自由的政治障碍。②帝国主义通过发动侵略战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成为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③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使中国经济落后,人民没有民主和自由,又是帝国主义统治和压迫中国人民的工具,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④官僚资本主义垄断中国的经济,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中国长期落后于外国资本主义。
27新文化运动的两阶段及内容。第一阶段:1915年9月到1919年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 内容: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主要武器: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 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孔学,因而排孔、反孔成为观念形态革命的起点。第二阶段: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 内容: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了。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劳动阶级的民主。科学指除自然科学外,就社会科学而言,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传播逐步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继续并发展了反封建的启蒙运动.
28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局限及发展。意义:①新文化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②新文化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③新文化的倡导者在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局限:①新文化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心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②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③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发展: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29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导火线、经过、学生提出的主要口号及历史特点。原因:①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状大。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③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经过:前期以北京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力;后期以上海为中心,以工人为主力。学生提出的主要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等。历史特点:①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②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总:是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30中共一大,二大的内容。党的一大:1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2决定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3选举产生了以陈独秀为书记的中央局。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二大:①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开始采取路线的方法。
31关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认识,共产党为什么要同国民党合作?这一政策是何时正式制定?其具体内容是什么?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1)合作的原因:第一,经过二七惨案,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第二,当时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比较真的民主派;它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有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孙中山真诚欢迎中国共产党同他合作。(2)制定时间: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内容: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联盟的政党。(3)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标志是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①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举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②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③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④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⑤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3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无产阶级政党产生以前,中国国民党及其前身在中国革命中起领导作用,但五四运动之后,国民党已经无法扮演领导者的角色,成立新的政党来领导中国的革命,成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建党提供了阶级基础。第二,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建党提供了思想条件。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之所以屡遭失败,就是因为缺乏一个先进的坚强的领导核心,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突出表现在:第一,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解决了中国革命长期以来找不到真正敌人,团结不到真正朋友的问题。第二,开始采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都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真正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动力问题。
3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答: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主要是: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第二,开始采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都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理由是:首先,分清敌友是任何革命的首要问题。以往的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对于这个在长时间里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给予了一个基本的解决;其次,是否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这是关系到革命成败的大问题。以往的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未能充分地发动群众。这种情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不久,也有了一个根本的改变。
35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1)八七会议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敢于和瞎指挥; (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即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王明等人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压制党内民主,大搞宗派主义,对坚持正确意见的货不对他们随声附和的同志,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使“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无法及时地得到纠正。
36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答:在中国革命最艰苦的年代,我党一部分领导人之所以犯了全局性的、严重的错误,主要就是对于马列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而来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现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基于这样的认识。红军到达陕北以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共产党自身的思想理论建设。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了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革命的急性病,系统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1937年夏,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地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他指出,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所进行的理论工作,对党的政治军事思想路线进行了拨乱反正,从思想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其满怀信心去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战。
37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①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进行的一场殊死的战争。日本帝国主义要灭亡中国,把中国变成它独占的殖民地,抗日战争的胜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②日本发动的是一场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而中华民族进行的战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的胜负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存亡,也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从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彻底解放出来,走上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道路。
38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它吹响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声号角,举起了全民族奋起抗战的第一面旗帜,担当了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先锋队。第二,中共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是指导全国抗战,夺取战争最后胜利的指南。第三,中国共产党在倡导、促成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起了主导作用,是全民族抗战的核心。第四,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开辟的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配合形成了对侵华日军的战略夹击,在相持阶段后,逐步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39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①在抗战时期,国民党实行的是一条片面抗战的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群众,将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身上;在战略战术上采用单纯防御的原则。这是一条失败的路线。②在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抗战是比较努力的。正面战场虽然整体上是失败的,但由于国民党军队的积极作战,消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力,迟滞了日军进攻的步伐,为后方转移和中国的长期抗战赢得了时间和空间。③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府和军队转入了消极抗战,虽也取得了一些局部胜利,但从整体看作战是比较消极的,正面战场所起的作用远不及抗战初期。
40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范例:1就中日战争来说,日本虽然是一个小国,但又是一个强国,中国虽然是一个大国,但又是一个弱国。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最终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 ②中国的抗日战争作为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在于中华民族的觉醒和空前的团结,成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于中国坚持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还在于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基本经验: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③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④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⑤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创造美好的未来。
41中国共产党是马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阶级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主张中国必须建立工人政党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2) 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使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成了知识分子与工人相结合的运动,使工人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在马克思主义领导的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 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进行的这些活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初步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的知识分子,其思想感情进一步转变到工人阶级方面来;同时,一部分工人由于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而提高了阶级觉悟。这样,就形成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为党的成立作了干部上的准备。 这种结合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五四运动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为初步结合。第二阶段,从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到党的成立为进一步结合阶段。 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工人阶级的这种结合,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2五四运动的性质及意义。 性质:五四运动是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它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群众性、及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性质。 意义: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并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不仅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是崭新的。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起到了先锋作用。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3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客观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为了战胜这个敌人,革命营垒需要有坚强的领导者、组织者。 第二,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正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行,中国革命要胜利,中国社会要有光明的前途,就不能依靠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而必须依靠新的革命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是适应中国革命的这种要求而成立的。 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44.毛泽东思想形成标志。1930年1月,毛泽东写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45.遵义会议遵义会议遵义会议遵义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后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这里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又在组织上结束了“左”倾领导在中共中央的统治。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表明: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的。
46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启示意义。在革命中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反对教条主义,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相结合的原则。必须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或“右”的错误思想。
47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线、方针、政策。 路线: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方针: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具体过程: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订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1931年2月,毛泽东进一步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要求各地各级工农民主政府发布公告,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私有,任凭自由买卖。
48.抗战中中共对中间势力的策略。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中共对地方实力派采取争取的策略。具体的方式是:(1)发展壮大共产党,使之有充足的力量;(2)尊重他们的利益;(3)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取得胜利。
49.国民党军队在对日抗战中的积极作用国民党军队在对日抗战中的积极作用国民党军队在对日抗战中的积极作用国民党军队在对日抗战中的积极作用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在此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先后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比较积极的,对日寇造成了一定的消耗。 在战略相持阶段,也进行过几次较大的战役,大体上保住了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
5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之际,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对驻扎在西北地区的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的统一战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双方停止敌对性行动。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9月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进而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了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确信,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坚持抗战,并使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所以一开始就主张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并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在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既统一,又独立。这样做的目的,实质上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总结反“摩擦”斗争的经验,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中国共产党上述原则和方针的提出和贯彻实施,对于坚持全民族抗战到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51.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的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之不敢贸然北进,从而使苏联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德国,避免东西两面作战;同时也推迟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并使之在发动和进行战争时由于兵力不足而不能全力南进,从而减轻了美、英军队受到的压力。 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大大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2.重庆谈判。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在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实现了双方的停战.
53.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迅速崩溃的原因。(1)战前,国民党统治集团破坏了政协协议,扼杀了全国人民关于和平建国的热切愿望,把自己放在了人民的对立面,同时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增强了社会各界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并且,经过努力,中国人民争得了将近一年的和平的暂息时期。这也为扩大和巩固解放区、做好进行自卫战争的准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战时在军事上,人民解放军的战争具有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有了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我党在政治上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在军事上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因而战局越来越朝着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方向发展,逐渐构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进而发动总攻击溃国民党。 (3)战时在政策上,中国共产党进行的土地制度改革,使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因而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相反,国民党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无限制地发行纸币,使全国各阶层的人民生活陷入困境,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以学生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崩溃。
54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答: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是一只重要的力量。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奔走呼号。它们为政协会议的成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维护政协会议进行过不懈的努力。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时,民盟和其他民主党派的大多数人同共产党站在一起,并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中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的形成: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尖锐斗争。民主党派中的某些人企图在国共对立的纲领之外寻找出第三条道路。他们提出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主张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是客观形势决定了在中国没有走中间道路的可能。国民党当局不仅嫉妒仇视中国共产党,而且对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也充满敌意,不断以暴力对他们施行迫害。1947年10月,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严加取缔”,宣告了第三条道路的破产。1948年1月,随着民盟总部在香港宣布恢复,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民盟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其他民主党派也明确表示了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招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相应。1949年1月22日,民主党派联合发表了《对时局的意见》的政治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此后,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新政协,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参加者,和中国共产党一道担负起管理国家和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从而走上了新的历史道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各民主党派的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的教育,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正确性;认识到只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才有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
55为什么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答: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首先,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它不仅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它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恩们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其次,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他们以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首先,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由于统一战线中存在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前者是基本的、主要的;后者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因此,必须坚决依靠第一联盟,争取和扩大第二联盟。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还必须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其次,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中国共产党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在农村建立革命的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才能逐步争取革命的胜利。为坚持和发展中国革命,必须建立一支在工人阶级政党绝对领导下的、有严格纪律、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人口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密切地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注重在端正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正是遵循毛泽东的建党学说,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列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掌握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拥戴的领导核心。
56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答: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方面要求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求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利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关联而不可分离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任务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包括: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手工业合作化的实现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履行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这表明,中国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社会主义履行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推进工业化、现代化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奋斗。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正是为推进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事业,为中国以后一切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以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57中国共产党人在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答: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无现成的道路可循,而苏联方面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又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积极成果。具体表现在:第一,提出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1956年4月,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要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原则。第二,发表《论十大关系》,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4月至5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及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报告。该报告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济建设的经验,借鉴了苏联建设的教训,概括了十大关系,提出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力争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基本方针。《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该报告也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上的准备。第三,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创立两类矛盾学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该讲话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必须区分两类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当作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58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答: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但“文化大革命”遗留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打开新局面,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历史性课题。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承担起了这个艰巨的历史使命。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对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这是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应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指出实现现代化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这是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对于权力过于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要着手认真的改革,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 全会根据党的历史的经验教训,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加强党的领导机构,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会对民主和法制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提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全会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全会强调要历史地、科学地认识毛泽东的伟大功绩,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这为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指明了方向。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5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就?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十个方面的伟大成就。(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3)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7)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8)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9)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10)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的伟大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所取得的;是党在妥善处理国内外一系列重大而复杂的问题中,经历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总结治党治国治军新经验,不断增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所取得的。这些成就的取得,证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的基本路线方针是正确的。这些巨大的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以更大地信心和热情去争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地新成就。
60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一,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实行“三光”政策。二,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控制铁路交通。三,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61《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的简要内容及作用。内容:①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实行民主集中制。2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③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④保障本国独立,主权完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战争。作用:《共同纲领》在当时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62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胜利原因:①有广大人民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②有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有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基本经验:1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2坚持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3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5争取世界进步力量对中国的支持。
63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过多次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尝试,包括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龙其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间路线,但是都失败了,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这是因为:①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来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②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列强来中国只是为了掠夺中国,发展它们自己的资本主义。③从中国的革命形势来看,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持有中间路线想法的人们一接触到实际斗争,尤其是内战重起,就使他们只能在靠近共产党或靠近国民党中选择道路,而不能有其他道路。国民党当局不仅极度仇视中国共产党,而且对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也充满敌意,不断以暴力对他们施行迫害。蒋介石不允许民盟这样的组织存在,使中间路线最后破灭。
64永安建制。1851年9月,太平军永安封王、建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治制度的规模。
65 总理衙门。1861年1月,由恭亲王奕等奏请成立。下分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海防五股,总揽各国外交及与处国发生干系的财政、军事、教育、矿物、交通等各个方面的大权。实际上成为清政府的“内阁”,但无权指挥各省督抚。
66中国同盟会。1905 年 8 月 20 日 ,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选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会内日常工作。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67东北易帜。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发表《三省易帜之通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东北易帜”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使日本侵占东北的计划遭到了很大的打击。东北易帜后,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68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形成了宁、汉对峙的局面。在冯玉祥的斡旋下, 1927年8月25日,武汉国民政府宣布迁都南京,宁、汉合作正式实现。1927年9月 ,宁汉沪三方组成中央特委会,改组国民政府,谭延闿为主席。
资料仅供参考,有信息不足之处请同学们再查阅历年考试试题。
共有 0 条评论